难忘师恩 致敬我的老师

时间:2024-09-04     来源:     作者:    查看:1761   

编者按: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正逢第40个教师节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,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,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。”教师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,每一份回忆都值得被永远铭记!

我的老师们

文学院 胡娟

从我选择汉语言的师范专业之后,耳边总是萦绕着诸如“伟大园丁”、“无私奉献”等类似的词汇。很多人问我: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师范生?抛开理想道德不谈,其实理由很简单———我想成为像老师们一样的人,仅此而已。

自我有记忆以来,我最喜欢的学科就是语文。我的小学班主任就是语文老师,与她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不同,伍老师说话很温柔。然而,语文课虽是有趣的,小孩的目光却总是雀跃的,流连于窗外的木棉花和枝头蹦跳的鸟,神思也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溜达到了天际,但伍老师却从未当众喝斥过我们。就连当时家长老师们大多深恶痛绝的“闲书”,老师对我们也并未加以制止。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,读书是一种享受,因为那是除了电视和课堂之外,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唯一方式。小孩爱看书,什么都看,不论是那课标上标注了的《柳林风声》、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,还是摆在图书馆里的《舒克贝塔》、《哈利·波特》,抑或是新华书店里摆着的《淘气包马小跳》、《查理九世》、《笑猫日记》、《斗罗大陆》,我们都少不得要掺上一脚。更有甚者,还会从家里偷摸几张五毛钱,悄悄地攒起来,到周五放学那天眼巴巴地在杂志亭那等着最新一期的《意林》。在那时,“闲书”是被明令禁止的杂物,我们纵使有“贼心”,也没有“贼胆”,将课外书堂而皇之地“秀”到老师面前,只敢偷偷地看,心里偷偷地气。然而,伍老师却是不一样的。她告诉我们,名著和小说不过都是“饭后水果”,让我们不论门类,一概拣自己喜欢的看。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,切不可“废寝忘食”。

时光飞逝,当年的小孩儿已长大成人,伍老师说的话对错与否,早已无心考证,但这句话一直留在我心底。现在回想,当年具体读了什么书目,我全然不记得了,但热爱阅读的种子便是在那时种下的。那是我回忆里的一颗甜滋滋的糖。

升上五年级后,我们换了位语文老师,姓詹,是我们的教导主任。身为教导主任的詹老师虽然忙,但是却从未缺席任何一堂课,甚至有时还会多补几节课。詹老师的课又是另一种风格。她告诉我们那些一个个为人所歌颂的故事背后的人生智慧,并教导我们要认真生活。有时,也会一时兴起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让我们听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声,留下随笔一篇———詹老师总是能用意想不到的方法揭露生活的面纱,让我们发现生活背后的乐趣。

除了日常写作之外,詹老师还会让我们挑出自己的优秀作品,装订成册,做成作品集。翻页校对的时候,看着一篇篇作文,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自豪感———原来这就是过去我所努力的成果,仿佛自己成了一位成就不小的作家,形象陡然高大了起来。但当时的我从未想过成为作家,或者说,从未想过自己未来可能会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。

梦想和事业一样需要探索,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一蹴而就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童年的记忆仿佛被蒙上一层薄纱,光影移动之间让人看不真切。但我始终记得那一天。

那天,刚看完《星月夜》的我,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《麦田的守望者———梵高》这篇散文。仿佛透过时空成为了他,他的困苦与哀伤、彷徨与绝望像泄了闸的洪水一样涌向了我。泪水浸透了纸张,晕花了墨迹,笔却依旧停不下来。那年我初一,在初中语文老师林老师的推荐下参与了全国性的比赛,凭借这篇文章,斩获二等奖。从此开启了我的写作人生。

必须承认的是,我并非是个勤奋的人,能坚持走到今天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们的鼓励。每周周记本上的评语我现在还记得,每次回答给予的微笑和肯定,依旧让人每想起时就心头一暖。

回想往事,我无比感激我的老师们。在这场完成对学生的教导的接力赛上,老师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与时间,用他们的汗水和眼泪,将一块块顽石打磨成了美玉。我想,也许这就是教书育人的意义。也是我学师范的理由———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,传给下一代。

如果初中和小学的老师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和优势,那么高中的老师,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。

我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段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期,那是一段我以为我会刻骨铭心,但如今却是过眼云烟的过去。当我终于重新拼好我的骨头重新站起来的时候,我已经高三了。彷徨的后遗症深入骨髓,直至现在还隐隐作痛。但所幸,我终于克服了悲伤。

面对繁重的学业,我感到无比的焦虑,但我的老师们却告诉我说,“曾几何时,我也有过无数次跌倒再拼尽全力地爬起收获的却是失败的经历,不是没有过泄气,也想过给自己寻求一个解脱,但人生这本书到底该怎么写,还是要由我自己决定。”“继续走下去吧,能多努力一点就多努力一点,时光不会辜负勇敢的人。”温暖的话语,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,也更加坚定地走了下去。

在宫崎骏的新电影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里,有两个人物我印象深刻。一个是主角真人,另一个是塔的主人叔公,叔公为自己搭建的美梦最终破碎,真人则坚定地选择回到真实的世界。就如同哲人所说,“你寻找什么,你就得到什么。”到底,人这一生要怎样度过?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,老师们也在用他们的每一堂课告诉我们:跟着你的心走,选择你想要的人生。

人生不易,只有一次。

一定要爱着点什么,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。每当我执起笔时,心中总会想到这句话。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,当我与老师们再次相遇的时候,我可以对老师们说:

“谢谢你们一路以来的陪伴,我亲爱的老师们。”

“你们看,我长成了你们期待的样子。”

忆师恩

数学科学学院 宋佳音

他以尘微之力补益山海,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,在我心中荡漾,于我眼流转。

一捧烛光,一寸心,愿作春蚕,育英才。世先有伯乐,而后方有千里马。我的伯乐,他不像旁人那般爱心生厌烦,而是耐心地谆谆教诲,巧妙地循循善诱,清晰地告诉我何为是非对错,郑重地教给我礼义廉耻;他能够因人而异施行教导,敏锐地发掘我的潜力,精准地洞知我的长处,用心地弥补我的短板。有幸得遇良师,承蒙恩泽,如沐春风;幸得其教化,耳濡目染,金针度人。经此一番,我才深切领悟鲁迅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的深邃内涵。树人,绝非一时的训诫,实乃亲身入局,以身作则,倾一世心血去润泽和教导。

一寸粉笔书英魂,三尺讲台育桃李。学生我资质鲁顿,见识浅陋,无过人之资;于茫茫人海中,也无非凡之处。曾想如世人所言,庸庸碌碌度此生,平淡安逸至终老。但每每忆起恩师的谆谆教诲,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动,难以平抑。也许,那万千学子,那历代英才,在那不见曙光的漫漫黑夜里,都如我一般,凭借着老师的教诲、温暖和帮助,坚毅地迈过一个又一个令人绝望的黑夜。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言,那一次次饱含关怀的嘱托,如春风化雨,丝丝浸润吾心。

您能出口即成章,亦可执笔画天下。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我所遇的恩师,有的博古通今,一桌一椅一人,便能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幻讲述的淋漓尽致;有的学贯中西,许多我们未曾涉足的遥远的土地,都能在他的描述中清晰呈现;有的满腹经纶,出口成章,让我们酣畅淋漓地领略了一番独属于文学的浪漫风情。这一切,它们从未在我记忆中褪色,反而随着时间的浸润,愈发深刻。一生相随,终身相伴。

我带着他们所赠予我的一切,行至当下。一支粉笔,两袖清风,三尺讲台,四季耕耘。他们虽非生身父母,却胜似父母。如春风拂面,温暖我心;如明灯高照,照亮吾行。

甲戌九月,光和朗清,西尽翳翳,东生泠泠。适逢夫子良日,相期而遇。初来懵懂无知,望得遇良师,为我执笔解惑,伴我春秋寒暑。

吾虽一路坎坷波折,所幸有良师相伴左右。孜孜不倦,教我以知识;循循善诱,树我以仁德。 师恩若海,没齿难忘。

天长地久有时尽,师恩绵绵无绝期。

致我的老师

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崔意林

如果说过去的我在追赶过去的您,那么如今的我还是在仰靠您的恩泽,追赶过去的您。

您花了无数时间,将一份份寄予了深切情感的书信放在纸封中,一人一份,每一份都记录着那名学生在短短几学期给您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。您一定是名艺术家,花几笔就描摹出了我们当时灵魂的形状!您将这作为结束的标志,然后送上对我们未来的祝福,然后面带微笑:再见!

纸是有限的,墨是有限的,四季是无限的,而生命却是有限的,可您把您有限的生命浪费在了描绘我无限的四季上,那我又如何能吝惜我手中不值分文的笔与墨呢?

只是可惜,但无妨,一年有四季,有365天,而9月10日是单独且格外绚丽的一天。十二载日夜如梭,明丽的风光永远不少,但多少沉寂在遗忘中?从万沙间拾来一点金,于千冰中寻来一朵香,却能让淘金者欣慰,寻芳者欢悦,这便足矣!

记忆如泉涌!当我离开小学后,您仍在关心着我的成长,了解着我的近况;当我临近中考,您身负孕痛之苦,可您却仍有时间停下来端详我瘦了么;当我因失眠而焦虑,因同学间一点小事而恼火,寻求您的帮助,您很关切地疏导我,然后课间跟我们一起开怀大笑。是啊,高一之初,最开始的紧张与局促,在您的关怀下,冰释了;我以为我拿高考顶好的成绩,便能证明我有认真听您讲的每一堂课,结果却是,在生活中一次次碰壁后,您真正赐予我的,最宝贵的东西,不尽然是知识。您赐予了我内心的自由,您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生活,让我懂得了宽恕自己。我永远不会忘记,在学校对我们最寄予厚望的日子里,在同学们最紧张的日子里,在临高考的前一个月里,您批准了我,唯独我自己一个人的假期,让我,在别人迷茫的时候看小说、刷视频;在别人学习的时候吃便当、睡觉;让我打游戏,发呆,自由自在的,想干嘛干嘛。

您说人时时都在改变,我每天都在进步,可过去的回忆像阳光一样,每片叶面上都有。今天,明天,未来……我好像永远都追赶不上您啦!

正如我所说的!我学着您的样子,写下这封信,却做不到自信地宣告结束,只是懦懦地拉开序幕;我不能刻画您伟大的灵魂,却只能呆滞地片叙您的足迹;您是能清楚地分辨出您的每一个孩子,但我却不能!只能从一开始便暗自笃定写下一封信,却不知应交给谁的手中,只当是封不应有收信人的信。

您看到我今日的作品了吧?果然还是无法超越过去的您呀!

此花开在九月,可月月有花;此事起在往日,可日日念它;此信写在今日,可情感,每时每分都流芳!一个向师长致意的学生

版权所有 ©2011-2025 济南大学

技术支持:华文融媒云

Baidu
map